【急救】热射病的急救流程与护理_乐鱼真人-乐鱼体育最新登录-乐鱼电竞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急救】热射病的急救流程与护理
发布时间:2025-11-04 10:50:18  
来源:乐鱼真人

  指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体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热射病(Heat Stroke)是一种因高温环境下机体散热机制失效,导致核心体温急剧升高(通常超过 40℃),并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严重急症,属于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类型。其本质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常见场景:夏季高温天气、无空调的密闭空间(如车内、工棚、厂房)、温泉池或桑拿房等。

  空气不流通时,环境热量难以扩散,人体周围形成 “高温气团”,进一步阻碍皮肤散热(如拥挤的公共场所、帐篷内)。

  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敏感性下降,汗腺功能退化,且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高温耐受力差。

  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出汗散热能力弱,若被单独留在高温车内,易引发非劳力性热射病。

  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或存在脱水、电解质紊乱者,散热能力显著降低。

  药物因素: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利尿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能抑制出汗或影响体温调节。

  基础疾病:皮肤病(如鱼鳞病)会破坏汗腺功能;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可能损伤体温调节中枢。

  1、高强度活动(劳力性热射病主因):剧烈运动(如马拉松、军训、户外施工)、重体力劳动时,机体产热飞速增加(可达静息时的 10 - 15 倍),若未及时降温补水,热量蓄积超过阈值即发病。

  2、穿着与防护不当:穿着厚重不透气的衣物(如冬季户外作业、防爆服作业),或佩戴头盔、面罩等防护装备,导致散热受阻。

  3、缺乏防暑措施:高温环境下未及时补水、未采取遮阳措施,或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如旅游、农业劳作)。

  密闭空间升温快(车内温度 30 分钟内可升至 50℃以上),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

  热射病(Heat Stroke)是一种危及到生命的急症,核心特征是核心体温升高(通常>40℃)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早期症状和典型症状,严重时可迅速进展为多器官衰竭。

  高热:核心体温(直肠温度)>40℃,少数情况下可能因测量延迟而略低,但仍需警惕)。

  起病急骤,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升至 40℃以上,伴大量出汗后突然无汗(汗腺衰竭)。

  起病较隐匿,初期可表现为乏力、头晕,随后进展为意识障碍,出汗减少或停止。

  多发生于高温天气下的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肥胖症)或独居者。

  常见场景:夏季高温时的无空调居所、车内(尤其是被遗忘的儿童)、拥挤的公共场所。

  以体温升高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抽搐)为主要体现,器官损伤相对较轻,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

  除高热和意识障碍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虽非传统热射病,但临床表现相似(高热、肌肉强直),本质是物引发的遗传性骨骼肌代谢异常,需与劳力性热射病鉴别。

  由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炎)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无高温暴露史,需与非劳力性热射病区分。

  快:10 分钟内脱离高温环境,30 分钟内启动有效降温(冷水擦拭、冰袋冷敷)。

  送:无论症状轻重,只要怀疑热射病,立即送医,途中持续降温并告知医生高温暴露史。

  :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如空调房、树荫下),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减少身体产热。

  :解开患者衣物(如衬衫、腰带、袜子等),必要时脱去全部衣物,促进皮肤散热。

  :用冷水(或加少量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部位,或用冷水喷淋全身,同时扇风加速蒸发散热。

  :用冰袋或冰毛巾包裹后置于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降低脑部及内脏温度(避免非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若条件允许(如存在浴缸、水池),可将患者身体(除头部外)浸入 20-25℃的冷水中,持续监测体温,至体温降至 38.5℃左右时停止,避免过度降温。

  用风扇或空调降低周围环境和温度,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在患者周围放置冰块,创造低温环境。

  :使用体温计(优先肛温,最接近核心体温)持续监测,若体温超过 40℃且持续不下降,需立即送医。

  :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若出现抽搐,用软物(如毛巾)垫在上下牙之间,避免舌咬伤,同时记录抽搐开始及结束时间。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清凉盐水(每 500ml 水 + 1g 盐),补充电解质;若意识模糊或昏迷,禁止喂水,以免窒息。

  :在进行降温处理的同时,拨打 120,告知医生患者高温暴露史、症状(如体温、意识状态),以便医院提前准备抢救措施。

  :用冷水毛巾继续擦拭身体,或用冰袋敷于重点部位,维持车内通风或开启空调,避免高温环境。

  :如患者职业(是否为户外工作者)、发病前活动(如运动、劳动)、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用药史(如是否服用镇静药)等,帮助医生判断热射病类型(劳力型 / 经典型)及制定治疗方案。

  :酒精挥发虽能散热,但大面积使用时,酒精通过皮肤吸收可能会引起中毒(尤其是儿童、昏迷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

  :优先用冷水(20-25℃)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冷水喷淋 + 扇风加速蒸发,避免酒精擦拭。

  :认为 “慢慢降温更安全”,或体温降至 38.5℃左右就停止降温,可能会引起体温反弹,加重器官损伤。

  :持续降温至核心体温(肛温)降至 38℃以下,送医途中也需维持降温措施(如冰袋敷重点部位、冷水擦拭)。

  :热射病患者汗腺可能已衰竭,无法出汗,包裹衣物会阻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加重热损伤。

  :若患者昏迷,禁止经口补液,可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送医通过静脉补液。

  :热射病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导致的过热,退烧药无法大大降低核心体温,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物理降温是唯一有效方式,退烧药仅用于后期体温反复时的辅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

  :纯净水不含电解质,大量饮用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会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引发呕吐。

  :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清凉淡盐水(500ml 水 + 1g 盐),或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患者抽搐时强行撬开嘴巴,可能会引起牙齿损伤、舌咬伤,或异物(如毛巾、勺子)误入气道。

  :让患者侧卧,清除周围硬物,若出现抽搐,用软物(如毛巾)垫在上下牙之间(仅在抽搐开始时放置,避免强行塞入),记录抽搐时间,不强行按压肢体。

  :部分热射病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误以为是轻度中暑而未重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只要有高温暴露史且体温>38℃,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汗等症状,无论是不是缓解,均需立即送医,避免病情突然恶化。

  :热射病进展迅速,从出现症状到器官衰竭可能仅需数小时,等待观察会错失抢救时机。

  :在进行降温的同时拨打 120,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需送医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排除隐性损伤。

  :开启车内空调(保持 20-25℃),用冷水毛巾持续擦拭患者身体,或用冰袋敷于头部、腋下等部位,维持降温。

  :经典型热射病(如老年人在闷热房间中发病)起病隐匿,常被误认为 “中暑休息一下就好”,导致延误治疗。

  :高温天气下,若发现老年人出现嗜睡、意识模糊、体温升高(即使无户外活动史),需立即降温并送医,警惕经典型热射病。

联系方式

电话:028-87626694

手机:13208198439

邮箱:shnbt@qq.com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金府五金机电城三期40幛6号